【人民日报】(记者 谢卫群)"7.20"河南暴雨过去二十多天后,洪水已经消退,但救援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对不少保险公司来说,面对灾区各家4S店门口停满的等待定损理赔的受损车辆,一场巨大的理赔考验才刚刚开始。
日前,平安产险公布了"7.20"河南暴雨的最新数据,经过一个多月持续奋战,截至2021年8月20日,接到报案总量7.06万件,预估赔付总额29.7亿元,累计已决件数5.95万件,件数结案率达到84.4%。其中车险报案量6.06万笔,预估赔付金额21.3亿元,件数结案率达83.89%,金额结案率高达92.90%。
在业界看来,此次河南暴雨灾后又遭遇疫情反复,财产险公司的理赔压力是空前的,理赔进度直接映射各家财险公司的赔付能力。
面对大灾,平安产险快速响应、全面统筹、集中力量,从救援、理赔、社会责任等提供全面助力,全力以赴应对这场特大暴雨灾害,为财产险行业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样本。
一个定损点一天要登记100多辆车,以客户为中心无差别救援
此次河南极端降雨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引发严重洪涝灾害,给河南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其中首当其冲的是数量众多的汽车,官方数据显示,河南暴雨过后,有超过40万辆车受损。
灾情发生后,车险报案量激增,从车辆被淹,到报案、定损、理赔,整个过程原本需要一定时间,保险公司在人力调配、客户响应、车辆救援、系统支持等都面临巨大压力。
为此,平安产险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应急工作小组,快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开启快速理赔服务通道,同时紧急从周边省份调配651台救援车辆,并从28家机构调派185名车险和财产险理赔员,全力驰援河南灾区,做好抗洪救灾和理赔服务工作。据介绍,在救援一线,平安产险对所有社会车辆实施无差别救援,不管是不是平安承保的车辆,都会伸出援手。
救灾稍缓解后,是繁重的定损工作。"停车场内满满当当都是水淹全损车,有的车上盖着厚厚一层已经干裂的泥"。一位驰援河南的平安产险河北查勘员回忆说,到河南后一直在停放水淹车的工作站点连轴转,一辆一辆地对全损车进行核实,他所在的定损点由两个人负责,每天要登记100多辆车。
为了加快理赔速度,加速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平安产险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简化理赔手续和理赔流程,同时在受灾严重的小区设置快赔固定服务点,帮助客户快速办理理赔,提高理赔效率,切实做到应赔尽赔、早赔快赔。此外,依托平安好车主APP,平安产险通过远程定损,实现全流程线上理赔,减轻线下理赔压力,进一步加速理赔进度。7月19日上午,平安产险即通过远程定损,线上完成首笔车险赔付,在一个月内累计处理线上报案1.68万笔,占到报案量30%。
为受损企业快速预赔,为救援人员和志愿者提供专属风险保障
除了汽车被淹,在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还出现房屋倒塌,厂房被淹,农田绝产等损失。平安产险一样走在最前面,一方面积极参与救援抢险,减少损失,另一方面启动预付赔款,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受特大暴雨影响,郑州某实业公司名下一处财产受损严重,不得不停工停产。平安产险在接到报案后,快速协调重案专家和理赔员,帮助该企业展开合理有序的施救工作,并迅速完成灾后损失清点和指定理赔方案。据该企业主介绍,平安产险快速预赔1500万元,使企业能够尽快复工复产,尽可能减少灾情冲击,给他吃下一颗"定心丸"。"还好买了保险,不然损失不敢想象。"该企业主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力做好灾情救援、保险理赔及客户服务等工作同时,平安产险积极践保险业的责任担当, 宣布为参与河南水灾救援的社会应急救援人员、志愿者等无偿提供专属风险保障,为参与救援的一线人员提供每人106万元意外保障、医疗保障、财产损失保障以及事故法律援助保障,为一线抢险救援保驾护航。截止8月3日,该赠险已完成55万元赔付。
创中国单次自然灾害中最大保险赔付,灾情显现保险“稳定器”作用
作为社会"稳定器",保险业具有防灾防损和经济补偿功能。平安产险全力帮助全损车辆客户直赔快赔,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就是我国财险行业积极履行保障责任的一个缩影,生动展现了保险是保障社会运行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根据8月2日中午12点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发布的数据,"财产损失方面,此次河南暴雨有150个县、1663个乡镇和1453.16万人受灾。倒塌房屋30616户、89001间,农作物成灾面积872万亩,绝收面积380万亩,直接经济损失为1142.69亿元。2008年汶川地震时官方统计的数据是在8400亿元左右,这次接近汶川地震的1/8。"
如果以截至8月10日河南保险业初步赔付金额114.49亿元计算,目前保险业承担的损失占比约为10%。而根据官方统计数据,当年汶川地震后,保险业承担的总体损失仅约0.2%,显示出保险业在此次河南暴雨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取得了飞跃性进步。
虽然此次河南暴雨索赔金额已经创下中国单次自然灾害中最大的保险赔付,但相比于国际保险平均承担损失30%比例、发达保险市场保险赔付超过经济损失50%的比例,中国保险业在自然灾害中发挥的功能和作用还有发展的空间,尤其是覆盖率低的巨灾保险、农险、人身意外险等领域。
同时,随着近年来极端气候频发,保险业承担的责任越来越重,倒逼险企提升灾害预防能力,更好地保障社会生产生活。有业界专家表示,"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支柱,在发挥保障作用的同时,如何利用商业保险市场机制,在损失的预警、风险的管理上发挥更大作用,是优化社会治理体系、增强发展韧性的关键。"
推动保险从事后救援向事前预防转变,提升气候风险应对能力,成为险企积极探索防灾减损的重要内容。据了解,平安产险已组建自然灾害专业团队,搭建自然灾害风险平台,运用科技手段助力全流程赋能防灾减损,首个实验室已于四川落地。接下来,平安产险将通过灾害识别、灾害监测、灾害预测、巨灾管理等四项风险能力建设和应用,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前发现风险,切实做好防灾减损,助力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